
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主辦的「Pakivalayen ta Siraya 發掘西拉雅」西拉雅族文化與考古成果推廣應用徵件計畫,今(9)日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舉行成果展記者會,由文化局長黃雅玲、文資處長陳思瑀、南科考古館主任陳俊男、原民會科長蔣宇婷、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吉貝耍國小校長林志宏、李偉智議員及多位議員代表等一同出席共襄盛舉。現場除有布袋戲精彩演出與成果走秀,更邀集 11組入選團隊分享創作理念,展現考古成果與西拉雅文化融入當代生活的多元樣貌。
展覽自 9月9日至9月21日 在南科考古館二樓梯廳展出,內容橫跨桌遊、教案、服裝設計、手帳、月曆、短片、布袋戲與繪本等形式,觀眾能以不同角度認識西拉雅文化,體驗出土考古素材在現代轉化應用的可能性。
文化局長黃雅玲表示,本次成果中難得的是,有四位西拉雅青年投入創作,將族人的觀點與生活智慧帶入作品。例如桌遊融入語言教學,識別系統展現部落精神,讓文化不再只是展示,而是成為真實的生活經驗。這也代表了文化傳承的新力量。
為提升互動性,主辦單位特別規劃三場桌遊體驗活動,由創作者親自帶領觀眾走進西拉雅的世界。包括:9月13日《Alid》 再現西拉雅夜祭文化氛圍;9月14日《成為西拉雅族的一天》 帶領學童體驗族群生活智慧;9月20日《Peisasouan:桌遊與族語教學》 讓參與者以遊戲方式學習族語與文化。透過實際操作,觀眾不僅「看展」,更能將文化轉化為生活體驗。
展覽亦呈現多件亮點作品:《飛越西拉雅 布袋戲》 首度將西拉雅故事融入傳統戲偶演出,喚起族群記憶;《犬狩季》 以繪本描繪族群與犬在生活、狩獵中的情感連結;《山海之繡,歲時之歌》2026西拉雅月曆 則結合歲時祭儀與自然元素,將文化巧妙融入日常節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本次徵件成果不僅展現文化創意,更是考古成果與族群文化落實於教育推廣與生活應用的實踐。展覽期間,凡參觀並填寫問卷,即可獲贈具西拉雅元素的精美小禮,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與,共同感受西拉雅文化的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