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從作者腦中的靈感,到讀者手中的紙本,中間究竟歷經多少道工序?臺南市立圖書館邀請「獨立出版聯盟」策劃「從word檔到一本書:出版歷程特展」,於今(6)日在新總館1樓展覽廳登場。展覽以出版流程為主題,帶領民眾深入探索一本書從無到有的奇妙歷程,認識出版產業背後的專業與心血。展期至12月28日,誠摯邀請市民朋友一同走進書籍誕生的世界,挖掘文字化為書頁的祕密。
本展共規劃五大展區,分別為「發想階段」、「編輯階段」、「設計階段」、「印刷階段」與「上市階段」,循著出版流程層層推進。現場展出作家手稿、編輯筆記、封面設計草圖、印刷打樣及成品書等豐富展件,讓觀眾以視覺化方式理解一本書從草稿到成品的全貌。策展團隊亦引用作家陳夏民著作《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騙你的)》中的文字,重新詮釋出版人的真實心境,使觀眾在閱讀之間,更貼近創作者與出版團隊的情感溫度。
為讓觀眾更深入理解出版歷程,展覽期間特別規劃兩場延伸講座。首先於11月29日(六)舉行「一本書是怎麼做出來的?——展覽導讀座談會」,邀請獨立出版聯盟秘書長劉霽與策展人林峰毅對談,從出版人的角度解析書籍誕生的過程,並分享將出版經驗轉化為展覽策劃的思維;第二場講座「鄭南榕的機智雜誌社生活!——關於怎麼做雜誌、也關於百分百言論自由」將於12月13日(六)登場,由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與哲學作家朱家安主講,回顧1980年代《自由時代》雜誌的出版歷程,並從當代視角探討言論自由的意義與界線,帶領讀者重新思考出版精神與社會價值的連結。講座結束後,兩位講者也將帶領現場導覽,讓參與者親身感受書籍誕生的軌跡。
策展團隊介紹:「一本書的誕生,就像是一場無中生有的冒險。」從靈感發想、編輯討論、設計排版到最終印刷上市,每個環節都凝聚眾多專業者的心血。展區除靜態展示外,亦以影音素材呈現創作與製作現場的氛圍,讓觀眾彷彿親臨其境,看見文字如何化為可被閱讀與收藏的實體書籍。不論是暢銷小說、文學散文,或是一份小誌出版物,背後都蘊含出版團隊的創意與堅持。
南市圖表示,這次展覽希望讓民眾了解書籍從草稿到成書的過程,體會閱讀背後的努力與故事。同時,透過現場互動區與延伸講座,鼓勵讀者主動探索出版世界,促進更多閱讀與創作的交流。期盼藉由「從word檔到一本書:出版歷程特展」,讓每一位走進圖書館的讀者,都能重新感受書籍的珍貴與感動,在翻頁之間,看見「知識如何成形」的完整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