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氣候變遷帶來乾旱、洪水與糧食危機,重新思考「我們吃什麼」成為守護地球的重要課題。小米、紅藜等傳統旱作雜糧,擁有耐旱、耐貧瘠、適應極端氣候的特性,被聯合國視為應對氣候變遷的糧食解方。長期推動永續飲食的里仁社會企業,多年來陪伴花東部落農友復耕傳統雜糧,透過穩定收購與產品開發,支持保種與永續耕作,守護台灣在地的糧食安全與多樣化飲食選擇。今年,里仁以「小米狂熱」策展、食農體驗、蔬食食譜與綠色餐廳串聯等具體行動,引導消費者認識小米的價值與重要性,並透過實際的飲食選擇支持到本土雜糧與友善耕作,讓多樣作物重新被看見,有機會重回土地,成為台灣面對氣候變遷的力量。
推廣小米等原民雜糧,對里仁而言,是實踐氣候行動的方式。從理念到行動,以「永續策展、食農體驗、蔬食食譜、串聯餐廳」等行動來推廣小米的價值。為了讓民眾看見多樣作物的力量,「餐桌上的博物館」策展──《小米狂熱 Millet Mania》,展示11種原民雜糧的樣貌與故事,帶領民眾看見小米如何在極端氣候中堅韌生長,也展現農業多樣性對未來糧食的意義。里仁同時將門市轉化為食農教育場域,推出「一粒小米的奇幻之旅」與「部落小米親子工作坊」,以故事、料理與手作體驗,帶領大人與孩子從五感出發認識氣候、土地與食物的連結。日前,林口國中師生也參訪展覽,由里仁行銷經理陳美慈導覽並帶領討論,讓學生從真實場域理解「從飲食出發的氣候行動」,使永續教育不只停留在課堂,更延伸到生活經驗。
在食材運用方面,里仁與多位主廚合作推出多道小米創意料理,包括小米壽司包、山藥小米粥與小米布丁等,鼓勵民眾在家動手做,以實際烹調行動支持本土雜糧。同時,更進一步與綠色餐飲指南合作「綠色餐廳串聯」活動,邀請餐廳將在地雜糧納入菜單,讓消費者在外食時也能支持本土雜糧與友善耕作,讓永續成為我們生活共同的選擇。無論在家自煮或餐廳外食,都能以一餐之力支持台灣的糧食多樣性與農業韌性。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小米與本土雜糧讓土地有更多承受氣候的力量,也讓台灣的糧食來源不再依賴單一作物。里仁相信,保種與多樣作物的延續,必須靠更多人的關注與支持。因此,透過策展、體驗、料理與餐廳串聯,里仁鼓勵消費者關注食物的永續性。當消費者願意多選擇一份本土雜糧,就能讓農友更有信心種下多元的作物,也讓台灣在面對氣候危機時擁有更穩固的糧食基礎。里仁邀請大家一同走進「小米狂熱」策展,認識在地雜糧的力量,從一餐開始支持台灣未來的糧食韌性,為地球的未來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