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推動科學與創新教育、強化學生跨領域整合與實作探究能力,臺北市在3月15日舉辦「科學與創新教育STEAM跨領域點子科學競賽」。本次活動以「Crossing Colorful」為主題,共有9所國中、15支隊伍、近百位學生參與。最終由芳和實驗中學勇奪冠軍、石牌國中與實踐國中榮獲亞軍、仁愛國中與雙園國中取得季軍,展現臺北市國中生高水平的科學素養與創造力。
STEAM教育:落實「動手做」與「高層次思考」
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Mathematics)教育強調透過科學、技術、工程、藝術與數學跨學科的結合,融入真實情境,讓學生在「做中學」「想中學」的過程中,培養探索、思考、分析與創造等能力。這種教學思維提供貼近生活的實作機會,並以跨領域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發現、討論與解決問題,提昇科學探究與科技應用的興趣。
競賽主題「Crossing Colorful」:橋梁與彩虹分數的雙重挑戰
本屆大賽結合「STEAM × SDGs」理念,要求學生在有限時間和材料內完成以下任務:第一關為搭建「橋梁」:團隊需充分分工合作,設計出結構穩固、能夠承載重量的橋樑。第二關為鐵桶「滾動」取得彩虹分數:利用科學原理與精準計算,控制鐵桶滾動路線,以獲得不同彩虹顏色分數的加成。
此設計不僅考驗學生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也培養他們臨場應變、團隊合作與創意思考等多元能力。透過自我探索與挑戰,學生更能認識未來社會對STEAM人才的需求,同時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有更深刻的體認。
石牌國中亞軍隊:巧用畢氏定理 展現臨場創新
榮獲第二名的石牌國中在評審提問與即席作答過程中,李嘉軒同學展現穩健的科學基礎與團隊合作能力。張定捷、林聖恩兩位同學對製作滾筒特別有想法,他們在第一關排布電池的部分非常有心得,要排得均勻且對稱,使重心集中在滾筒中心,才不會偏離跑道。而羅允威同學及陳凱妮同學的手作技巧非常精細,除了頭腦清晰外,在臨場製作時也給團隊帶來非常大的助力。負責繪製海報的張家瑀同學也分享到:「整個過程非常考驗分工和合作,每個人都要充分發揮所長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挑戰。」帶隊老師王焌建則說:「學生們臨場運用畢氏定理進行計算,不僅強化科學推理能力,也展現了扎實的學科素養,並在評審面前從容應答,終能脫穎而出。」
活動成果與展望
本次競賽展示了臺北市國中生的科學素養與跨學科整合實力,也印證了STEAM教育在教學現場的成效。透過跨校觀摩與團隊交流,各校學生得以激盪出更多創新想法,並在「做中學」的過程中累積經驗。此競賽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發展趨勢、全面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期許他們未來能成為引領社會進步的重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