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以及森林具有豐富碳匯的關鍵角色,能承載多元的生態系服務價值。然而過去林業經營概念窄化,忽略森林資源的多元惠益。因此,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2019年起推動林下經濟,鼓勵林農依循不破壞森林生態、維持生物多樣性、永續經營及里山精神為核心指標,發展林下作物,實踐兼具守護森林生態與活絡山村經濟,促進生產、生活與生態共融,為森林經濟永續發展策略提供新解方。

圖說: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林下經濟迄今已提升山村綠色經濟產值累計逾1.5億元

 

為肯定及鼓勵林農友善耕作的努力,林業保育署與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6日,舉辦「林下經濟產品驗證暨授證」發布會。為確保林下產品能與市售商品明確區隔,林業保育署於2022年委託慈心基金會擬定林下經濟產品驗證制度,並落實監督與輔導。2024年完成驗證規範,20258月完成證明標章註冊,讓通過驗證的林下經濟產品受到商標法的保護,為林下經濟邁向制度化立下里程碑。

截至202511月,已有28戶通過審定,產品可貼上「林下經濟證明標章」販售,提升價值。作物類別包括段木香菇、木耳、臺灣金線連、森林蜂、臺灣山茶、馬藍等。由林保署署長林華慶、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陳美惠等說明台灣林業歷史、政策發展、社區林業經營、森林多元發展,以及生態與經濟共好等議題。

 

同時,由慈心基金會課長郭竹君,說明林下經濟驗證標準、證明標章樣式與成果。現場舉行授證儀式,頒發證書予首批獲得標章的林農,並邀請林農分享林下友善耕作的經驗,以及展示相關產品見證臺灣林產業革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