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呂瓊慧個展開幕式,藝術界人士齊聚一堂,多位致詞貴賓及老友們並於展場開心合影留念。(記者 鄭夢華/攝)。
「有些眼神,雖未說話,卻能穿透人心。」這正是藝術家呂瓊慧作品的魅力。繼《溫柔如光》2025個展獲得廣大迴響後,《呂瓊慧·凝視》跨年特展選擇在較靜謐的空間展出。

圖說:臺灣粉彩藝術推廣協會創辦人謝夢龍執行長,致詞時表達對呂瓊慧在藝術創作領域的專注與堅持,令人佩服。(記者 鄭夢華/攝)。
策展人表示:「上回觀展人潮如織,許多人離開時輕聲說:『真希望能有一個安靜的空間,再好好欣賞一回』。」這次展覽,正是為了「讓觀眾得以停留、細看、再看」,讓每一次凝視都成為一種與靈魂對話的過程。

圖說:策展人王慶老師說明了呂瓊慧從「溫柔如光」到「凝視」的創作過程與作品特色,讓與會貴賓格外感動於心。(記者 鄭夢華/攝)。
展覽自114年11月10日至115年1月9日,於「玲瓏Sue藝空間」展出,共展出22件作品,其中逾半數首次於本主題中亮相。這場展覽,不僅延續她作品中一貫的光與愛,更聚焦於「凝視」——那份穿越表象、通往靈魂的專注與理解。她曾說過:「當我畫一個人時,我也在畫自己;我是他,他也是我。繪畫,是我與生命的對話。每一次凝視畫布時,也在凝視自己。」這句話,是她藝術生命最深的註解。這兩句話,是她藝術生命最深的註解。

圖說:呂瓊慧自幼因小兒麻痺而行動不便,卻以畫筆為翅,飛越身體的界限。
呂瓊慧創作歷程,是一段關於重拾與綻放的故事。早年以卡通背景師起步,後因身體的障礙停筆30年,直到一次與老友的重逢,再次燃起創作之火。重拾畫筆後,她全心投入繪畫,無論粉彩或油彩,都成為她與世界對話的語言。她的筆觸既細膩又瀟灑,線條之間流動著情感的脈搏;她的畫面安靜卻不沉默,每一道色彩都鮮活生動。
她曾榮獲全國粉彩公開賽銀牌獎、泰倫美術獎等多項肯定,作品亦獲時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典藏。梁館長曾形容:「呂瓊慧雖行動不便,但她的畫充滿光與感情,蘊含人性的溫度與堅韌生命力。」,這不僅是對藝術家的讚譽,更是一種對靈魂的敬意。在她筆下,人物不只是形象,而是一種「被理解」的存在。她最擅長描繪人的眼神——那是靜默的語言,深藏於時間的褶痕中,緩緩流露出生命最真切的情感。那樣的凝視,既是畫家的觀察,也是一種溫柔的合鳴。

這次展覽的主視覺作品〈大涼山孩子的眼底星光〉,正是這種凝視的極致展現。孩子的眼神澄澈如水,似乎映照著遠方的山、光與夢。她沒有親臨那座山城,卻用想像與同理重構出一個純粹的世界——那份對生命的理解,遠比地理的距離更近。觀者在畫前,常不自覺地沉默,彷彿被那雙眼睛注視著,也被邀請去回望自己。
另一幅〈活在當下:每天都是禮物〉。畫中主角曾罹患重病,康復後更深刻地體會「活著」的意義。她笑得燦爛、舞得灑脫,那是一種從苦難中生出的光。呂瓊慧以極細膩的筆觸捕捉那瞬間的明亮——那不只是一個畫面,更是一首關於生命的詩。她用畫筆留住的,是靈魂最真誠的笑。

呂瓊慧的畫作不以張揚取勝,而以情感真實打動人心。筆下人物,眼神裡藏故事;描繪的山水,流動著風與時間的氣息;畫的花鳥,不是自然再現,而是情感象徵——每片羽翼、每抹光影,都承載她對生命的溫柔凝望。有觀者形容,她的作品裡「住著一個豪邁的靈魂」:在沉靜中有脈動,在色彩裡有語言,既深情又鮮活。有人說,她的畫「會發光」,也有人說,它們「會奪人眼目」,因為那光,不是外放的亮,而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暖與真。策展人表示,《呂瓊慧·凝視》並非前作的延伸,而是一場更深的對話。 「她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凝視不是外在的注目,而是內心的理解。她用畫筆提醒我們——生命裡最值得珍惜的,是那些看似平凡卻真切存在的瞬間。」或許,每個在畫前駐足的人,都能在她的凝視中,看見自己的倒影。那是一種靜靜滲入心底的感動,如詩,如光,如一場柔軟的覺醒。

圖說:呂寶毅策畫姐姐呂瓊慧的個展,雖疲累但內心十分快慰歡喜,兩檔特展也讓大家看到了呂瓊慧不同的藝術心境與藝術生命延續的永恆價值。(記者 鄭夢華/攝)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呂瓊慧·凝視》粉彩、油畫跨年特展
展覽日期|114年11月10日至115年1月9日
(週一至週五11:00–17:00)
展覽地點|玲瓏Sue藝空間(台北市中正區齊東街36號一樓,
捷運忠孝新生站2號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