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3D掃描數位化影像展開幕合影,左起雲林縣北港鎮公所主任吳秀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秘書傅清琪、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副研究員簡沛緹、臺南市美術館副館長張立伶、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陳仁龍、文資局文資中心主任陳柏欽、文資局副局長林尚瑛、國立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蔡明諺、臺南市政府秘書林唯莉、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中心課長陳良安。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自2013年起推動國定古蹟3D掃描數位化計畫,迄今已完成71處國定古蹟、累積超過3.2億個點雲數據,從海角砲臺、孤島燈塔、百年法院到廟宇藻井,建立臺灣文化資產數位座標,為未來保留回應文化資產的依據,讓下一代得以「遇見現在」。為推廣點雲技術與掃描成果,文資局特別於臺南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舉辦「by POINTS:逐跡-讓未來遇見現在」3D掃描數位化影像展,邀請民眾一同看見科技如何為文化保存開創新可能。

 整個展覽以「點雲」技術為核心,將雷射掃描過程轉化為可感知的旅程。第一個展區「POINT」帶領觀眾認識「點」的世界,接著進入到「POSITION」展區時,觀眾的身影會被捕捉並在螢幕上即時轉化為座標系上的一個點,各個座標點之間產生連線,讓觀眾真實感受方向與關係的生成。第三個展區「PROCESS」觀眾可親自在柱體上「貼點」,藉以了解點雲密度與物體建構的關係,認識點如何逐一累積,拼湊出建築的輪廓。在展場中央的「PRACTICE」區域,展示文資局於十多年來的掃描成果,呈現3D掃描到構築點雲資料的過程,其中精選澎湖西嶼東臺、基隆彭佳嶼燈塔、臺南地方法院與鹿港天后宮四個代表性案例,橫跨海防、航海、司法與信仰,形成一張點亮臺灣的文化座標系。最後「PRESERVATION」展區以國內外的3D掃描技術應用案例為主題,讓大家了解點雲不只是數據,而是關鍵時刻最珍貴的依憑。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林尚瑛表示,文化資產是大家的共同記憶、土地的歷史,藉由點雲記錄文資的尺度、紋理,當遇到天災、修復再利用需求時,即可當作修復的重要參考資料。本次展覽呈現是可參與、互動的,讓文資不那麼生硬。點雲資料除了可運用在文資保存工作,也能夠運用生成文化創意內容,本次展覽推出古蹟像素藝術卡,希望大家來參觀、並一起收集精美藝術卡,一起更認識文化資產!

 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陳仁龍認為,大學的責任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把知識帶回社會現場,與公部門、產業並肩解題。透過本次產學合作,師生共同投入,看見文資局工作的長年累積,也理解到這些影像與資料,將成為下一代認識地方與歷史的重要途徑。

 這次展覽同步推出限量國定古蹟像素藝術卡,以像素化古蹟圖像搭配點雲資訊,呼應展覽「由點構成世界」的核心概念。每一張卡片都像是一個文化座標,觀眾在看展之餘,填寫學習單即有機會獲得乙份,每月限量100份,機會難得。展覽期間亦將陸續舉辦工作坊與專題講座,邀請專家學者與民眾近距離交流,請密切關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以掌握最新活動訊息。

 by POINTS:逐跡-讓未來遇見現在3D掃描數位化影像展」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2026111

開館日:週二至週日 09:00-17:00

休館日:週一(逢國定假日照常開館,連續假日結束後一日休館)、農曆除夕及大年初一、及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展覽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一樓(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https://www.boch.gov.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