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計畫」支持下,臺南市立圖書館許石音樂圖書館於今(114)年10月至11月推出「留聲島嶼」系列音樂講座,以「寶島流行樂」為主軸,串連不同世代的音樂脈絡與背景故事,帶領民眾回望臺語歌謠的發展歷程,重溫那些伴隨成長的旋律與感動。活動於許石音樂圖書館黑盒子劇場舉辦,邀請多組音樂人以講述分享、現場演唱與演奏的形式,描繪臺灣流行音樂自戰後至今的音樂光譜。「留聲島嶼」系列共規劃五場講座,呈現寶島上不同时期、風格多元的臺語歌曲樣貌。

首場已於1018日登場,由六藝樂集帶領觀眾回到19501970年代。當時臺語歌謠深受日本演歌影響,為節省製作成本並迎合市場需求,常以日本歌曲旋律重新譜詞,形成大量「臺日混歌」。這些作品既反映了時代的音樂潮流,也記錄了戰後社會的戀愛情懷。接續於111日舉行的〈那些年「妳」的歌-出外的日子〉,同樣由六藝樂集演出,焦點轉向1960年代女性在經濟轉型期的處境。當時政府推動外銷與工業化,許多農村女性進入都市工廠成為勞動者,如〈孤女的願望〉、〈水車姑娘〉、〈你著忍耐〉等歌曲,真實道出女性堅忍的生命姿態與心聲。

1116日登場的〈布袋戲流行症〉,邀請2022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王俊傑主講,帶領觀眾回顧臺灣布袋戲的全盛時期。隨著電視興起,布袋戲以精湛操偶技藝與動人主題曲掀起全民合唱熱潮,如〈苦海女神龍〉、〈粉紅色的腰帶〉等膾炙人口的旋律,成為一代人心中的共同記憶。1123日舉辦的〈台味大放送〉,聚焦1990年代的臺語流行音樂新浪潮,由知名收藏家黃士豪主講,並邀牧歌音樂工作室現場演唱〈向前走〉、〈空笑夢〉、〈鼓聲若響〉等經典歌曲,重現那個創作百花齊放、風格多元的黃金年代。系列最終場〈流行音樂變啥魍〉將於1130日登場,由創作團體「裝咖人」帶領觀眾走入當代臺語音樂的創作現場。團隊以臺灣民間故事為靈感,將口耳相傳的傳說重新詮釋為具有現代節奏與敘事張力的歌曲,如〈夜婆〉、〈水流媽〉、〈林秀媚〉等,讓在地故事以嶄新形式被聽見。

 臺南市立圖書館表示,「留聲島嶼」系列以講座結合演唱的方式,讓民眾不僅理解歌曲背後的歷史脈絡,更能透過音樂的現場感染力喚起世代記憶與情感共鳴。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報名,共同感受臺灣音樂跨越時代的魅力,讓經典臺語歌謠持續在生活中流轉。更多活動詳情與報名資訊,請關注「臺南市立圖書館公園總館」與「許石音樂圖書館」臉書專頁,或上南市圖官網查詢。